但旱獭是大型啮齿类动物,体重能长到7公斤左右,有约15种,广泛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在我国新疆、内蒙地区皆有分布。而草原犬鼠却是一种小型啮齿类动物,分为5种,原产于北美大草原。(以下皆已地松鼠进行介绍)
地松鼠,顾名思义就是生活在地上的松鼠。在早些时候,人们对地松鼠并不熟悉,一些人担心它们的洞穴可能对牲畜、人或农业机械造成危害,甚至认为它们破坏草原,威胁畜牧业赖以生存的牧草是有害的动物,进而大肆捕杀。
但随着对它们的深入了解,人们发现它们不但对人类没有坏处,而且对于生态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的确,有时动物实际上造成的损害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就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那样,“损害”实际上是一种没有得到重视的好处。
地松鼠数量减少所带来的影响,可不仅仅只表现在它们自身出现生存危机,其他物种也会紧随其后。
因为和其他食物链的底层物种一样,它们有许多关键物种(如鹰和猫头鹰,狐狸和貂等)以它们为食,更有一些物种依赖它们的洞穴躲避天敌或繁衍后代。
除了为相关物种提供食物和住所外,地松鼠通过觅食和挖洞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其栖息地的环境。在洞穴挖掘过程中底层土和表土混合,不但松弛里土地,实际上也丰富了土壤,改善了植被质量,这些特征都是地松鼠在生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研究人员还发现,地松鼠更喜欢在过度放牧的地区挖洞筑巢,因为那里的植被较低,可以清楚地看到潜在的捕食者,这一生活习性通常也让它们不会与大多数食草动物争夺草场。而且它们不会破会洞口的植被,这样有利于隐藏它们巢穴的位置。
说起地松鼠的巢穴,就不得不提一下它们的挖洞能力。地松鼠能在很少的时间内挖掘出功能强大的洞穴,其工作量和科学程度,更是让人称奇。我们常看到地松鼠的洞穴口往往会有一圈隆起的土堆,可以很好地防止雨水倒灌。
当然洞口土堆的作用不止于此,它还可以提高洞内的空气流通。通常地松鼠的洞穴会有两个出口,一个由土堆围成,并用作观察哨所。还有一个是平的出口,并用于危急时刻逃生。
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地松鼠洞口一高一低,这让洞内气流产生了压力差,在增加了洞内空气的流通的同时保持了洞内干爽,其物理原理类似烟囱。
而且它们建造的干净舒适的地下巢穴,由错综复杂的洞穴组成,里面有小储藏室、卧室和紧急避难室等等,可以说“多室多厅”的住房结构功能相当之齐全,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怎么样现在是不是觉得它们非常聪明,是个典型的反差萌?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