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苏轼简介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人
著名诗人苏轼简介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人
苏轼简介
苏轼,字东坡。生于宋朝年间,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苏轼图像
苏轼,生于1037年,在人世间度过了六十四个春秋后离开人世,享年六十有四岁。他的一生从政生涯方面显得极为坎坷,为政期间曾有两起两落,给他的后半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说苏轼并不是一个杰出的政客,但上帝在关门的同时给他留下了一扇窗,那便是他的文学创艺之路,苏轼的一生写下了很多篇朗朗上口的诗词,从那些诗词中我们可以感受他的伟大抱负、他的大起大落、他的忧心、他的喜悦、他的不忿、他的悲伤。
苏轼一门三杰,上有苏父苏洵,下有弟弟苏辙。当时三人同时参加大考,均金榜题名,但苏轼的功力最高,名次自然也是其中最高。应试后,苏轼深的主考官欧阳修的喜爱和认可,每次苏轼写出新的作品,欧阳修必定参考过目,在欧阳修的极力举荐下,苏轼步入仕途,开始从政之路。
但政路漫漫,党派纷争,苏轼的从政生涯的衰败便是源于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当时王安石大怒,无奈苏轼只能退出京城,调外为官,经过一番努力,苏轼的仕途也慢慢走上了正轨,但在一次上书给皇帝的奏章中,苏轼却因带入个人色彩,被朝廷内以王安石为首的新派势力所针对,新政党想将苏轼于死地,苏轼便因此而遭受牢狱之灾。
苏轼脱离牢狱之灾后,便再次经历了人生的第二次起落,最终老死于宋徽宗时代。
苏轼是哪个朝代的
苏轼,生于哪个朝代,在那个时代中他的一生经历又是如何?
大文学家苏轼
苏轼,翻阅他的出生时间,是公元1037年,然后结合历朝历代的时间点,根据时间段的判断苏轼是宋朝人,但历史上却分为了南宋和北宋两个不同的朝代,大文人苏轼的归属应该是哪一个?
南宋和北宋同属于宋朝,宋朝是继唐朝之后的政权统治者,元首是赵匡胤,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宋太祖。宋太祖开创的宋朝当时并不分南北,是一个完整的政权统治。宋朝在经历了九任皇帝的更迭后,因金兵的势力日益扩张,而大宋朝廷不断的衰弱,人才的不断凋零,终于在第九任皇帝宋钦宗的手上输掉了大宋的部分江山,所幸皇室成员中宋钦宗的弟弟赵构从战场逃了出来,逃往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省杭州市,在那里重新登基,成立了南宋王朝,南宋相比大宋而言,国之土地减少大半,那时候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两个政权统治,一个是南宋,另外一个便是金兵。因为如此,才将大宋分为了南北朝,那么划分的时间节点是什么呢?按道理来说应该是赵构的登基之日,也就是公元1127年。
对照时间节点,苏轼的出生应该是在北宋灭亡前,南宋尚未成立之时,他一生享年六十四岁,所以也可以说苏轼是出生在北宋统治的末期时代,一生中经历了北宋的五次皇帝更迭,因为政权的不断转手,苏轼的一生也在不停的经历着起落,正是因为如此,才造就了他的成就。
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代文豪,在苏轼生活的饿那个时期可以称得上是无人能够比肩的一代文学大家,这样一个人无疑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从其一生的经历来看也是一个非常豁达的人,从其诗词的风格来看更是一个非常豪放的人,苏轼堪称才华四溢,作为官员也是一个具有铮铮傲骨的人。
首先说苏轼是一个聪明的人,这从苏轼的经历就可以看出,苏轼的父亲苏洵在苏轼年龄还比较小的时候就醉心于仕途,在家里刻苦攻读,这样也为苏轼的早年家庭学习打下来坚实的基础,苏轼后来的成就离不开早年的启蒙。据说苏轼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苏轼二十一岁就参加朝廷的考试并且高中第二名,从以上就可以看到其天资聪颖。
再说苏轼是一个豁达和豪放的人,俗话说“文如其人”,苏轼的作品很少有小情调的自怜自艾,苏轼的文章充斥着一种强烈的生命力,豪放洒脱,有着一日千里的气概,即使是被遭遇了牢狱之灾后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那么豪放不羁,看到的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想到的是“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丝毫没有凄凄切切的伤感情绪,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苏轼豁达的胸怀和豪放的做派。
苏轼是一个才华四溢的人,从苏轼留下来的数千作品中就可以看到苏轼的才华,苏轼不仅仅是一位文坛泰斗,还是一位具有铮铮傲骨的官员,王安石改革的时候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这个时候苏轼不是放弃自己的政见为了高官厚禄而曲意迎合,而是选择了外调,后来新的皇帝上台,王安石的新法被废除,苏轼又与统治者的政见不和,这个时候也不是曲意逢迎,而是再次选择了外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苏轼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坚持己见具有铮铮傲骨的人。
苏轼是什么居士
苏轼是宋朝文学界的顶尖人物,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唐宋八大家之一,但这么一位不但在历史上留下众多诗词,而且性格十分豪爽的著名诗人,在朝廷任职期间却多次被贬,但也因为他的被贬经历,让他为自己取了一个响彻天下的的称号,东坡居士。
苏轼像
在苏轼被贬的经历中,有一次是被贬到黄州,当时他虽然身上有一个‘团练副使’的职位,但并没有什么实权,而且每个月给的俸禄也很少,加上苏家当时的人口很多,因此一家人生活的十分贫困,尽管生活的有些困难,但日子还是可以勉强维持下去的,可就在两年之后,随着苏家人口的增长,每天的开销逐渐变大之后,连这种苦日子也都快过不下去了,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好友马正卿来黄州看他,看见自己的好友现在生活的艰难这么之后,就去找了他的同学,也就是当时的黄州太守帮忙,看在马正卿的面子上,黄州太守给苏轼找了一块不用的土地让他种点粮食什么的来维持生计,而这块地正好黄州城东山坡上,苏轼想到自己一直崇敬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担任忠州刺史的时候,曾经在城东山坡栽过树,还经常去那里散步、作诗,而现在他所开垦的这块土地也在一块坡地上,和白居易那个时候有些相似,出于对白居易的敬意,他就给自己取了个东坡居士的名号,也在那过了近两年的农夫生活。
苏轼的人生观
苏轼,出生于公元一零三七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所创作的诗词至今仍为人们所传唱。如若要提及一个人的人生观,就不得不提及他的人生经历,因为人生经历是会改变人的观念。苏轼的一生更是充满了荆棘,但也是这些生活中的荆棘才让这位诗人在诗的领域里创作出一首又一首的奇迹。
苏轼图片
苏轼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对苏轼兄弟的教育是充满了期盼的,连女儿小妹也因为处于这样的独特气氛中成为一个才女。苏轼正是因为饱怀着对国家与百姓的热情,所以决意投身于官场中。在朝廷的选拔考试中一举成名,此时的苏轼人生观是乐观,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然而官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苏轼是一个拥有独特思想的人,在向在位的君主提出自己的主见后,却被君主调离京城,开始了自己苦闷的外放生活,此刻的苏轼人生观是不明朗的,郁闷的,一片低沉的。
或许有的人会因为遇到困难后便从此不思进取,然而苏轼却让所有的人相看,他没多久之后立即将自己的人生观进行一个调整,在被贬地区结识好友知己,用自己的才华向众人展现自己新生活的开始。此刻苏轼的人生观又是一片光明,即使官场不得意又如何,苏轼照样有自己独特开朗的人生观,他还默默地用自己的人生观感染着周边的众人。这就体现在当他有为难之时,不少人为他挺身而出,不计后果。
一代诗人苏轼的人生观总的来说是乐观的,向上的,更是豁然豪放的。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人生观,才创作出了不同的诗词为人乐道。
苏轼的词风
苏轼作为宋代著名的大文学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影响力最深远、贡献最大的文人之一,他的诗极具有创新精神,作为新派诗人的代表,苏轼突破了传统诗词的规则和约束,开创了新一代诗词新形象,为宋代诗词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苏轼像
苏轼的诗风格多变,特点鲜明。这也和他生性豁达、为人直率并且喜欢道家风范有着莫大的关系。在他的两千七百多首诗词中,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时候苏轼主要通过诗句表达他对社会问题的忧虑和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十分鲜明的做出对现实的批判。例如《夜泊牛口》中就是如此,通过诗句的描述写出了百姓生活的劳苦和对他们的忧虑。第二个特点就是苏轼的诗具有很重要的美学价值。苏轼是出了名的爱美食爱美景爱出行,他喜欢畅游在大好河山之间,而这个时期他描写的诗句就非常的优美,将景物描写的淋漓尽致,情景相生的感觉让人仿佛和景色混为一体。
这个时期苏轼作品非常多,例如《惠崇春江晚景》、《题题西林壁》等,这是十分优美而欢畅的诗作,让人耳目一新,其中形象生动的比喻和新奇的拟人手法别具一格。第三个特点也是非常重要的特点,苏轼的诗兼容并包开启了诗词革新的风潮。苏轼的诗词突破了传统诗作的束缚和条条框框,内容格局较之前恢宏了许多,其内容更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