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湘乡的“三坊四十四都”是指现在的哪些地方?
(2023-04-19 16:55:40)
据湘乡县志载:湘乡县旧隶十五都八十五里,后唐清泰二年(公元
935 年)割安乡九里玉潭镇温泉里入宁乡,宋熙宁六年(公元1073
年)割常安、长乐二乡之半八里入安化,只有十二乡,合并为四十六里三坊。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湘乡知县李玠才根据湘乡地域将行政区划分为 12 个乡。乡以下分都(坊)计 44 个都、3
个坊。都以下分区(区总),区以下分牌(牌头)。湘乡县域“东西广二百里,南北袤二百四十里”。
清咸丰以后分全县为上、中、下三里,下里为县治所在,故称首里。知县驻县城,设县丞分驻永丰,设巡检分驻娄底。
民国初年,为派款均匀,将县城、永丰、娄底三个市镇各作为一都计算,故又称为五十都坊。二十三年(1934)改设 5 个镇 92 个乡。次年
10 月又改成 10 个区、2 个直属乡、5 个镇。区下辖 79 个乡。二十六年废区并乡,施行保甲制,全县划分成 50
个乡(镇)、769 个保、8163 个甲。
首里(下里)辖:
迎恩 1 坊、悦来 2 坊、景庆 3 坊、东凤 1 都、湘西
2 都、大育 3 都、凤音 4 都、 同风 5 都、莲花 6 都、兴仁 7 都、兴让 8 都、归德 9 都、潭台 10 都、白龙 11
都、归 厚 12 都、南熏 13 都、弦歌 14 都、鹤山 15 都。习惯上称下 18
里(都、坊),由湘乡县令兼管。
中里辖:
宣风 20 都、梓门 21 都、永丰 22 都、铜梁 23
都、荷塘 24 都、同德 25 都、乐郊 26 都、望春 27 都、瞻云 28 都、评事 29 都、諴(xian)和 30 都、尚义
31 都、黄山 32 都、常丰 33 都、新安 34 都、和安 35 都。习惯上称中 16
里。设永丰县丞署,由县丞管理。
上里辖:
碧溪 16 都、珍涟 17 都、壶天 18 都、胜岩 19
都、锦石 36 都、丰乐 37 都、云下 38 都、延福 39 都、乐善 40 都、清溪 41 都、纯化 42 都、崇信 43
都、敦行 44 都,习 惯上称上 13 里。设娄底巡检司,由巡检管理。
民国三十三年(1944)修《湘乡夏梓桥张氏族谱》,载有《湘乡都坊歌》:
四十七里与三坊,湘邑分为十二乡;
东凤湘西大育里,凤音同风莲花庄。
兴仁与让归德地,潭台白龙归厚场。
南薰弦歌及鹤山,碧溪珍涟壶天藏。
胜岩宣丰梓门里,永丰铜梁与荷塘。
同德乐郊望春是,瞻云评事諴和彰。
尚义黄山常丰训,新安和安锦石详。
丰乐云下延福者,乐善清溪纯化扬。
崇信敦行皆都号,从一数来次第当。
迎恩悦来与景庆,一二三坊近县旁。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收藏
┊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明清湘潭都甲制详介
后一篇:一菊公生于元泰定元年的谱史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