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包拯能成为民间传说最有名的青天

为什么包拯能成为民间传说最有名的青天

北宋宋仁宗嘉祐七年五月二十四日(1062年7月3日),在民间素有包青天称呼的包拯病逝于开封府,享寿六十三岁。

包拯雕像

包拯(999年3月5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人,北宋人,官至从二品枢密副使、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封东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包拯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被后世称誉为“包青天”,又被誉为“中国司法之神”。

包拯曾任天章阁待制,人称“包待制”;后进为龙图阁直学士,故后人亦称“包龙图”。此外,其形象传说为黑面,故此亦被称为“包黑子”、“包黑炭”。

包青天的那些事

人物生平

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

因父母年迈,包拯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遂改授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

几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直到景祐四年(1037年)包拯才赴京听选,获授天长(今属安徽)知县。

任满后,调任端州(广东肇庆)知州。回京任监察御史里行,又改监察御史,为“言事官”(又称言官)(对处事不当、行事不法的官僚,都可以进行弹劾)。为惩治贪官,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他向宋仁宗上书《乞不用赃吏》,认为清廉是人们的表率,而贪赃则是“民贼”。包拯七次上书弹奏江西转运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蝎”、残害百姓,并严厉批评宋廷的任官制度。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至三年间,包拯知谏院,三次弹劾皇室外戚张尧佐,称其“真清朝之秽污,白昼之魑魅”,又审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案,震动朝野。

开封包公祠内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

宋仁宗嘉祐元年12月(1057年1月),包拯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至嘉祐三年六月离任,前后只有一年有余。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把号称难治的京城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敢于惩治权贵的不法行为,坚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之势,并能够及时惩办诬赖刁民。包拯公正廉明、明察秋毫、铁面无私、断案如神,因此受人敬仰。

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他进入“二府”成为北宋最高决策机关成员(从二品枢密副使)后,衣着饮食和器具依然“如布衣时”,是古代中清官的典型代表,民间谚语有云:“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包拯为人严正,殊少笑容,时人以“黄河清”比喻包拯之笑。曾与包拯同朝为官的欧阳修、司马光,乃至后世如朱熹、刘敞等,对包拯皆有正面评价。

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突然得病。同月二十四日(7月3日),包拯病逝,终年六十四岁。仁宗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

合肥包公园内的包公墓

宋仁宗加封包公为东海郡开国侯,赠官礼部尚书,还根据包公“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于朝廷。”追谥其为孝肃,妻子董氏把包拯生前奏议底稿交付至门生张田辑录成《孝肃包公奏议》(即《包拯集》)传世,次年归葬合肥,墓志铭由同为枢密副使的骑都尉、濮阳县开国子吴奎撰写、朝奉郎、上骑都尉杨南仲书写以及甥将仕郎、守温州里安县令文勋篆盖(现存安徽省博物馆)。

宋仁宗嘉祐(1056年-1063年)年间,富弼为相,欧阳修任翰林学士,包拯任御史中丞,胡瑗在太学为侍讲,集天下之望。当时士大夫相传道:“富公真宰相,欧阳永叔真翰林学士,包老真中丞,胡公真先生。”便有四真之名。

艺术形象

胡适曾评价包拯:“历史上有许多有福之人。一个是黄帝,一个是周公,一个是包龙图……包龙图——包拯——也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古来有许多精巧的折狱故事,或载在史书,或流传民间,一般人不知道他们的来历,这些故事遂容易堆在一两个人身上。在这些侦探式的清官之中,民间的传说不知怎样选出了宋朝的包拯来做一个箭垛,把许多折狱的奇案都射在他身上。包龙图遂成了中国的歇洛克·福尔摩斯了。”

在中国戏曲史上,没有一位官吏能够像包拯那样,可以如此频繁地出当今历代的戏剧舞台上,至今久演不衰,并且成为一类非常独特的戏剧通称“包公戏”。包公戏的流行,从南到北,几乎涉及到所有的戏曲种类。戏剧中的包公,并不等同于历史上的包拯,而是改编自文学包拯的带着某种理想化的包拯形象,包拯既是一位清正廉明、铁面无私、心智过人、执法如山的清官,又是一个半神半凡的超人。在他的身上,凝聚了专制社会下老百姓对于清官的企盼,和对社会公正的向往。包公戏情节曲折,是非分明,同样赢得今天观众的喜爱。

包拯的脸谱和传统戏剧中的所有脸谱不同,它墨黑如漆,在脑门心的位置上用白色油彩勾画出一弯新月。这一脸谱为戏剧中的包拯专用。包拯的前额所画,俗称“月形脑门”,学名“太阴脑门”。传说中包拯刚正威严,“日断阳间夜断阴”,白天料理人间的案子,夜晚则主持阴间的讼事,需要阴阳两界的“通行证”,而这“月形脑门”,就起到“通行证”的作用。

中国民间关于包拯故事的颇为丰富,在通俗文学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包拯去世后,包拯故事就在民间流传,《合同文字记》(《包待制智赚合同文字》)和《三现身包龙图断冤》是最早的宋人创作的包拯断案故事,《宋四公大闹禁魂张》虽不是包拯断案故事,但在篇末出现了包拯的名字:“直待包龙图相公做了府尹,这一班盗贼,方才惧怕。各散去讫,地方始得宁静。”

元代时,政治黑暗,人民期待清官,元杂曲里大量包公戏流传,保存下来的有完整剧本的清官断案戏有十六七种,其中包拯断案的就有十一种之多,有无名氏的《陈州粜米》、《合同文字》、《神奴儿》、《盆儿鬼》、《包待制智赚生金阁》,关汉卿的《蝴蝶梦》、《鲁斋郎》,郑廷玉的《包待制智勘后庭花》,李行道的《灰阑记》,曾瑞卿的《留鞋记》,武汉臣的《生金阁》,还有一种是科白不全的《张千替杀妻》。

元杂曲中,包拯被塑造成半人半神、可以上天入地的判官形象。主持正义又无所不能的包拯,体现了人们对清明政治的渴望和期待。同时也是百姓对黑暗现实不满的一种心理幻想。

明代《龙图公案》里的包拯,既维护皇权,又刚正不阿,替民众伸冤,显示了一个清官所具有的正直品质和内在魅力,他有智有刚,是日断阳夜断阴的下凡星宿,与元曲逐渐神化的包拯相比,明代的包拯神通广大,上至玉帝,下到阎罗,对包拯有求必应,有的地方神,更受他驱使。

清代《三侠五义》中的包拯形象,集民间包公形象之大成,使包拯不畏强暴、刚正嫉恶、处事干练的形象最为饱满、得以更广泛地流传。特别是小说中详细增加了包拯的身世、包拯的三口铜铡由来、开封三宝(古今盆、阴阳镜、游仙枕)的由来,开封四勇士(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的来历,开封师爷公孙策的来历,展昭、白玉堂等人的来历等内容,及其大量包拯断案和侠义之士游行乡里除暴安良、为国为民的故事,把包拯形象推向顶峰。

——————分割线——————

- END -

编辑 | 卧阑听鱼

文献资料 | 网络

相关新闻

当然的意思、解释和含义
365体育官网登录

当然的意思、解释和含义

🕒 07-28 👽 8687
轩源的网络日志 - 专注科技领域 – 编程
365体育官网登录

轩源的网络日志 - 专注科技领域 – 编程

🕒 07-19 👽 2503
海鸥的资料简介(海鸥百科知识,中国鸥科鸟类之一)
帕尼尼球星卡FIFA365

海鸥的资料简介(海鸥百科知识,中国鸥科鸟类之一)

🕒 07-21 👽 2485
你在哪里可以买到树莓派?
365bet足球直播

你在哪里可以买到树莓派?

🕒 07-08 👽 3644
解决视频不断缓冲无法播放的难题:全方位修复攻略
方舟生存进化风神位置及抓法
帕尼尼球星卡FIFA365

方舟生存进化风神位置及抓法

🕒 07-23 👽 231